课程 / 通识课程 / 大学生安全教育
        
        大学生安全教育
        大学生安全教育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  介绍
            资料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课程目录
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
消防安全
 - 课时 1 火灾原因和预防(上) 可试学
 - 课时 2 火灾原因和预防(下) 可试学
 - 课时 3 日常环境火灾的应对
 - 课时 4 常见火灾扑灭技巧
 - 课时 5 灭火器的类型及使用方法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
自然灾害
 - 课时 6 雷电灾害的应对
 - 课时 7 洪水灾害的应对
 - 课时 8 沙尘暴灾害的应对
 - 课时 9 冰雪天气的应对
 - 课时 10 大风天气的应对
 - 课时 11 地震灾害的应对
 - 课时 12 滑坡的应对
 - 课时 13 泥石流灾害的应对
 - 课时 14 野外脱险技巧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
交通安全
 - 课时 15 日常交通安全知识
 - 课时 16 交通事故的应对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
人身安全
 - 课时 17 珍爱生命
 - 课时 18 住宿安全
 - 课时 19 用电安全
 - 课时 20 防止踩踏
 - 课时 21 运动安全
 - 课时 22 运动损伤的应对
 - 课时 23 电梯安全
 - 课时 24 应对恐怖暴力
 - 课时 25 黄、赌、毒的危害
 - 课时 26 娱乐场所安全隐患
 - 课时 27 正确的爱情观
 - 课时 28 防止性侵害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
财产安全
 - 课时 29 提高安全警惕 避免物品受侵
 - 课时 30 盗窃危机及应对
 - 课时 31 诈骗危机及应对
 - 课时 32 抢劫、敲诈危机及应对
 - 课时 33 外出安全
 - 课时 34 出国安全
 - 课时 35 就业安全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
心理健康知识
 - 课时 36 关注心理健康
 - 课时 37 预防心理疾病
 - 课时 38 网络心理异常及其应对
 - 课时 39 职业规划的心理误区及自我职业定位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
网络安全
 - 课时 40 网络游戏
 - 课时 41 网上购物
 - 课时 42 网恋、网上诈骗
 - 课时 43 计算机犯罪的预防
 - 课时 44 网络不良信息危害与预防
 - 课时 45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种类及防范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
急救技能和常识
 - 课时 46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
 - 课时 47 胳膊骨折的急救方法
 - 课时 48 蛰伤、咬伤的预防与急救
 - 课时 49 溺水的急救
 - 课时 50 其他几种常见的急救应对
 - 课时 51 人工呼吸CPR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
大学生日常生活常识
 - 课时 52 户籍管理常识
 - 课时 53 人身保险常识
 - 课时 54 报警救助常识
 -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    
饮食安全
 - 课时 55 健康饮食
 - 课时 56 食物中毒
 
课程介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、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,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。本课程针对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、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,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、生活、成长、成才的各个方面,简要介绍校园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、防范方法和避害技巧,并阐述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,展示了各种安全案例和标志。本课程既能帮助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,加强自身修养,保持健康心理,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,又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,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,增强自我防范能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用对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课程可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教材,也可供从事安全教育的工作者学习参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问答
暂无问答
最新学生
暂无学生
学习资料
暂无学习资料
                    
京ICP备 05035396-5号